大家来学习--关于笼式车身、3H车身、GOA车身图解。

大家来学习--关于笼式车身、3H车身、GOA车身图解。

网上看见此贴,觉得受益,特与坛友分享。

1、笼式车身指的是车身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其内部的加强板焊接而成)多方位连接,把乘员舱构造成一个类似于笼子的结构。多见于欧美车系。

优劣势分析: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的冲击,都会由整个笼子来承担;缺点是重,所以奥迪A8率先采用了全铝车身;同时,车型一旦固定下来,改动起来就比较的难。但从民用车的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来说这种结构对于成员的保护是最佳的。

典型案例:奔驰VS泥头车

2、3H车身是笼式车身出现前的一种车身框架结构,主要特点是车身框架结构由三个H形结构构成,主要是下边梁、B柱、上边梁构成一个H形框架、两条上边梁、顶盖中梁构成一个H型结构,两条下边梁和前座椅安装梁构成第三个H型结构,此型车身为3H车身,以前多见于马自达的车型。

优劣势分析:好处就是轻,省去了中间的横梁;省油;还能通过碰撞测试;同时车型改动起来比较方便。缺点嘛,就是不靠谱,相当于带着3块盾牌来撞车,在撞击力在横向有分力的情况下就悲剧了。所以,在车祸中经常能见到这种车型设计的车施展“变形术”。需要注明的是,省油也是由于日本岛国的资源有限,车型采用最经济的原则来设计。

典型案例:卡宴SUV追尾三菱小轿车

3、GOA的全称是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它是由丰田公司开发的一种车身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将碰撞时能量分散至全车身结构来承担,避免仅由部分车身构件来承担碰撞能量的吸收工作,俗称吸能。吸能技术的应用并不只针对日系车而言。

优劣势分析:吸能设计有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因素,日本人多地小,讲究集体和秩序,设计上注意保护他人,但这种设计的本质只是在汽车车头和车尾的区域建立一个“软”的缓冲区域,从而更好的保护车内人的安全,因为硬碰硬的车头可能会活生生地将车里的人震死。但若没有坚固的车身结构防护,这种吸能也只是舍本求末。

提醒:前两种称谓是根据车身框架结构来称呼的,后一种只是市场技术称谓。

最后,说明一下国内汽车自主专利最多的奇瑞公司的设计理念是偏向于“技术驱动”的德系公司,而国内诸多其他合资厂商多偏向于“目标驱动”的日系,因为日本车厂历史上一直扮演学习者、追赶者的角色,所以目标比较明确。虽然也有不少技术创新,但都是为了解决某些困境和特定目标而产生。从这一点说,日本车厂不太适合做领先者。由此,奇瑞公司的车型基本上都采用了从设计理念考虑最安全的笼式结构,但由于笼式车型的特点,加上外观设计水平的限制,出了许多“奇葩”车,很不受好面子的中国人待见;相反,采用了3H技术的其它厂商,由于车型改起来快,外观足够吸引人,加之省油,又是合资品牌,吸引了大量客户。

附图:奇瑞公司最新的艾7笼式车身设计

最近老有人拿日系来比,诸君请看---

转自雪铁龙C5论坛“吃着火锅开着车”整理的《日系车车祸图片集锦,是不是很震撼?》

本田的吸能,后屁股吸没了

都吸到驾驶室了

丰台的车头也削没了

丰田前脸这样了,气囊没事,真牛

日本人给中国人就这么跪啊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

又跪一个,真烦人

牛逼

大众和本田撞

大众和日产撞

大众和日产撞

大众和本田撞

本田和QQ撞

日产和奥拓撞

日产和雪佛兰撞

丰台和本田撞,靠终于打平了

别克和丰田撞

别克和本田撞

别克和本田撞

本田和标志撞

人家跳楼,瞧把马自达砸的,人没事车残了

奇瑞怎么后背这么硬啊

别克撞杆

本田撞杆

长安和日产撞

五菱和皇冠撞,有志气

长安和日产撞,牛!长安几乎毫发无损

本田和摩托撞,脸儿掉了,真丢人啊

本田和电动自行车撞,前脸掉一半,自行车没事,真他妈服了

又一个

有一个

终于赢一次,也损失惨重啊

比阴道还软,直接插入

小面把本田给毁了

本田,上高速

恐怖

本田和大巴,惨啊

直接卖废品

前后吸能

卡车从奥迪身上碾过,车辙清晰可见

本田上高速

日产上高速

图片已删除

图片已删除

凌志后杠也是泡沫啊

丰田三厢直接变两厢掀背式

吸能吸成纸团了

买车需谨慎,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