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说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装逼动态,就是我接受了杂志《企业家》的专访,专访内容刊登在了7月刊杂志上,很感谢《企业家》能够注意到我们这些小小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展示企业的机会。
很多朋友和我说发的图片太小了,看不清内容,所以,今天特意将原文分享给大家。不管你是第一次关注我还是关注很久了,通过这篇采访,你应该能够大致认识我,不管是我做的项目,还是我的为人,亦或者是我对互联网科技行业,对创业的一些感悟,你都能够从中窥探一二。
以下内容由企业家小编周晶根据我的口述整理而来。
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但创业这件事,对毕业四年的王鸿来说,更像是一种尝试。正如他自己所说,“毕业四年,经验有那么一点儿,钱也有那么一点儿,刚好可以拿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要是创业失败了呢?“可能就继续回去上班了!”他笑着说道。关于创业的成败去留这个问题,王鸿倒是想得很通透。
创业是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一年前,王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就遇到了不少麻烦,比如注册公司就需要办公场地,每月的租金对于草根创业的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要考虑如何利用这笔不多的创业资金去进行后期的运营和推广。不过,幸运的是,公司最终通过了筛选,入驻了梦想小镇创业园,有了一个栖息之处。就这样,他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梦想小镇互联网村一角)
王鸿的主营项目,就是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及移动互联网,做一个移动电商品牌“玩味生活”(现在叫一叮点),主要定位于农特产品的销售,目前主营产品就是他老家的特产——临安山核桃。王鸿坦言,他们做的事情的本质就是电商,卖的就是坚果。目前是按照既有的成熟的电商模式在操作,除了开设淘宝企业店铺之外,还会结合微信、社群做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通过和梦想小镇附近的公司和店铺合作,或是举办类似免费试吃的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响知名度,积累原始的吃货人群。
依托于线下场景,做场景电商,是王鸿为公司制定的进军市场的大方向。他选择的是办公室场景下的下午茶时间段,正好是茶歇的时候,可以吃点坚果,既能解解乏,又可以饱腹。未来,他想通过前期的积累,做成一个农特产品的微电商平台,将更多优质的农特产品带给消费者。
之所以选择从场景切入,王鸿说是因为在互联网食品电商领域,尤其是坚果这一块,“三只松鼠”已经做得很大了(三只松鼠是当前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自己很难竞争过他,因此只能选择从场景切入做差异化竞争,“就像聚会吃火锅会想到‘怕上火喝王老吉’、‘怕上火喝加多宝’一样,以场景去切入,人家就会想到,在这个场景下可以吃这个东西。”
创业是为了积累
公司刚起步,规模也不大,算上老板王鸿自己,还有一个做微信运营推广的,一个美工,满打满算三个人,都是清一色的男生,正是一个创业公司最原始的样子,(后来,又找到了两个美女实习生来一起做公众号)。因为人力物力资源有限,他说目前他们的推广范围只能以梦想小镇、海创园等科技园区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会集中在城西地区。王鸿心里很清楚,以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覆盖整个杭州的市场,只能一步步来。(梦想小镇互联网村,我们团队合影)
他并没有把创业的终极目标定得多“高大上”,公司刚成立一年,他给团队定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生存问题,“老老实实做产品,把产品、服务做好,团队能赚一点钱养活自己就好。说实话,刚毕业四年,钱没有那么多,经验没有那么足,人脉也没有那么广,只能说做一个小的创业,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创业,不是说一定要做到多大的规模。”
互联网时代高歌猛进式的疯狂拓展并不是王鸿想要的。他是个沉稳的年轻人,因此选择的创业方式也是比较稳健的。作为一个初级创业者,他现阶段主要的想法就是一边创业,一边摸索经验,积累经验,扩展人脉。如何管理公司、管理团队、做好产品,对出身草根的他来说,这些都是需要他从头学起的。作为一个创业者,难道就没有 “野心”?王鸿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并不是说将来一定要把公司做到多大,最终在杭州地区或者江浙沪地区,能做出一个品牌来,占领江浙沪市场,就差不多了”。
未来,王鸿想做的是一个打通农村与城市的双向贸易平台,前端是消费者,后端是供应链,最终实现农村和城市的双向沟通。这个想法目前只在王鸿老家试行。能为家乡人民做一点贡献,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未来的想象空间很大,但是也不一定能做成”。
王鸿一直相信,在互联网领域,产品是保证,人脉资源是前提,自己能力是基础,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运营好产品,做好事业。
从求职者到创业者的感悟
一开始有创业这个想法,是在2010年王鸿大三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就在校园里卖山核桃,同学和老师直到现在都是他的忠实粉丝。王鸿大学里学的是管理专业,毕业之后没有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而是自己先开了个淘宝店,随后又去淘宝网店做了两年的客服,从普通的客服做起,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客服主管,随后负责网店的微信运营。这段工作经历,再加上之前他开淘宝店摸索出来的经验,内心想要自己创业的那颗“种子”渐渐发芽。
(梦想小镇互联网村一角)
从一个求职者到创业者,这是一个质的改变,需要转变的东西太多,需要从头学习的东西也太多。直到自己真正开始创业,他才懂得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创业需要自己不停地去学习,去思考。
王鸿比以前更加勤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重新学”。这段日子他没少看关于创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往往存在了两三年的时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尤其是互联网企业,有些可能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没了。再反观国内的一些老牌传统企业,如华为、农夫山泉,虽然在他们身上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模式的创新,但是他们却能在各自行业里稳居几十年,这给了他很大的感触。他开始意识到,要做好一个公司,首先必须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位,只有把这两样做好才能进一步去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市场拓展空间,企业的生命力才会更长久。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要着眼于长远。
要说创业给他带来的感悟之一,就是他开始意识到,是时候要开始读书了。刚毕业找工作时四处碰壁,专业又不占优势,这让他很受挫。之前自己是社团里最活跃的人之一,平时打工、兼职也没少做,但这些写在简历上的经历对他的求职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大学四年是我最最后悔的,没有去学习”。王鸿说那个时候自己对工作没有什么规划,兼职也是什么都做,现在想来都是浪费了。有了自己的“前车之鉴”,作为学长的他会告诫那些来面试的学弟学妹们:要做职业规划,要找和未来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兼职。
(我们的办公室一角)
被人认可,是创业给王鸿带来的最大的、也是最深的感触。“我是三流大学毕业的,之前去找工作其实都没怎么找到好的工作,后来自己开淘宝店,有了一些经验,但人家又觉得这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觉得太皮毛,做个简单的客服还可以,最终有一个公司录用我。”之后,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客服做到了客服主管,向公司证明了自己。今年四月,他特地去更新了自己在招聘网站上的简历,加上了创业的经历,很快就接到了BAT三大巨头的面试电话。这让王鸿感慨良多,“之前都是投了简历没有回应,现在BAT这种大公司都会打电话叫我去面试了,我觉得这至少是对我能力的一个认可。”
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企业
对于王鸿来说,比起赚钱,创业其实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然钱还是要赚,但足够就好”。
(马云造访梦想小镇互联网村极客创业营,即我们的办公室所在地,后面还有老罗)
马云是他非常崇拜的人,从马云身上他感受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马云的微博不叫马云,他就叫‘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微博名为‘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微博认证也不是阿里董事局主席,而是‘TNC(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董事马云’,他就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相比较之下,在其他几个大佬身上就没有感受到这些东西。为什么呢?马云所从事的是关系到中国每个人的生活的,是帮你赚钱的,有一个数据说依附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人就有4500万,可想而知,如果阿里倒了,这些人要怎么办?反观其他的,倒了之后很快就会有其他的社交软件、搜索引擎来代替它,这是不能放在一个层面上来讨论的。”
他崇拜马云,因此也深受马云创业价值观的影响。“之前看到一个视频,马云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任何和价值观有关的判断和重大决策,都是跟钱没有关系的。一开始马云创立阿里巴巴,前期肯定还是有赚钱的想法,但到后来创立支付宝,就不是因为钱的问题了。做电商交易,一个不愿意掏钱,一个不愿意发货,中间缺失的环节就是诚信,创立支付宝就是为了解决诚信交易的环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靠信用,所以马云建立了支付宝。”
王鸿说他以后也要像马云一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企业,虽然不能做到改变全国改变世界,这毕竟难度太大,但能为身边人的生活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改变,他就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是一次简短的专访,但是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认可,所以,如果觉得还是很真实与励志的话,欢迎下单后与我勾搭,我愿意与你聊聊我所经历的一切。我的私人微信:onehong123。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去下单吧!(三件起可以勾搭的更持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