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到了查重环节,不少同学会犯怵:“查重到底怎么查?步骤复杂吗?” 其实只要捋清流程,跟着步骤走,查重就像 “给论文做体检” 一样简单。今天就以 PaperPass 为例,手把手教你从准备到修改的完整查重步骤,附带避坑技巧,小白也能轻松搞定。
查重不是直接上传论文就完事,提前准备能让结果更准、效率更高。
确认查重范围:先问清楚学校要求 —— 是只查正文,还是包括摘要、参考文献、致谢?比如有的学校明确 “致谢不查重”,就可以提前删掉,避免浪费检测次数;如果要求全文查,就得把所有部分都包含进去。
调整文件格式:优先用 Word 格式保存论文,PDF 格式可能导致公式、图表、脚注错乱,影响检测结果。有同学上传 PDF 版后,公式被识别成乱码,重复率莫名升高 15%,换成 Word 格式后结果立刻正常了。
拆分论文模块(可选):如果论文字数多(比如超过 1 万字),可以拆成 “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论” 等模块,分批次查重。这样既能精准定位重复率高的部分,又能节省免费次数 —— 用 PaperPass 的免费版时,每天 5 次机会可以分开用,不用一次查完全文。
选查重工具时,优先挑操作简单、功能全的。以 PaperPass 为例,进入查重页面特别快:
打开官网或手机小程序(支持多终端,在哪用都方便),用微信扫码或手机号登录,首页就能看到 “论文查重” 入口,点击后直接跳转到上传页面,没有多余弹窗和广告,小白也能一眼找到地方。
如果是第一次用,不用填复杂信息,登录后直接进入下一步,整个过程不到 1 分钟。
上传论文时,做好这两点能避免很多问题:
填写正确信息:标题写论文题目,作者填自己的名字。别小看作者名,填了之后,系统会自动排除你之前发表过的内容(比如期刊小论文),避免把自己的成果算成重复,这一点对研究生尤其重要。
选择合适版本:如果是初稿查重,用免费版就够了(每天 5 次机会,完全够用);如果是终稿前想更精准,可选付费版,但新手建议先从免费版入手,熟悉流程后再根据需要升级。
上传完成后点击 “开始检测”,系统会显示预计时间(3000 字约 5 分钟,1 万字约 20 分钟),不用盯着页面等,检测完会有消息提醒,期间可以去改论文或休息。
检测完成后,报告里的信息很多,抓住这 3 个重点就行:
总重复率:最上方的数字,比如 “25%”,先心里有个数,对比学校要求(一般 20%-30% 合格),看看是否需要大改。
章节重复率:下面的列表会显示每个章节的重复率,比如 “文献综述 38%”“案例分析 12%”,直接锁定需要重点修改的部分 —— 像文献综述这类重复率高的章节,就是接下来改论文的 “主战场”。
展开全文
标红段落和来源:点击章节进入详情页,重复的句子会用颜色标注:红色(高度重复,必须改)、橙色(中度重复,建议改)、黄色(轻微重复,可选改)。鼠标点标红处,还能看到 “相似来源”,比如 “与《XX 期刊论文》第 4 章重复”,一下子就知道问题出在哪。
看完报告后,一定要导出报告方便后续修改,推荐两种方式:
在线查看:适合用手机或临时看,标红段落和修改建议一目了然,能快速记几个改法。
导出 Word 版:点击 “导出报告” 选择 “原文标注版”,下载后打开 Word,重复内容直接在原文里标红,旁边还附修改建议(比如 “替换同义词:将‘影响’改为‘作用’”“调整语序:先结果后原因”)。这种方式最实用,改论文时不用来回切换页面,看着原文直接改,效率翻倍。
改完论文后,一定要再查一次看看效果。用 PaperPass 的免费版时,可以只查修改过的章节(比如改了文献综述,就单独上传这部分),节省次数。
二次查重后,对比两次报告:看总重复率是否下降,标红段落是否减少。如果某段改完还是标红,说明改得不够,得换种方式(比如加入自己的案例或分析)。有同学改完查第二次,重复率从 28% 降到 13%,一次就达标了。
别频繁换工具:不同工具的数据库和算法不同,今天用 A 明天用 B,结果忽高忽低,反而心里没底。认准一个工具(比如 PaperPass),前后对比才有意义。
别忽略引用格式:引用文献时按 GB/T 7714 规范标注(比如 “[1] 作者。标题 [J]. 期刊名,年份,卷 (期): 页码”),系统会自动识别不算重复,不然会白白标红。
别一次用完免费次数:每天 5 次机会,初期查片段,中期查章节,留 1-2 次给终稿前的检测,合理分配更省心。
其实查重的步骤就像 “上传 - 看报告 - 修改 - 再查” 的循环,掌握后特别简单。用 PaperPass 这类操作友好的工具,跟着步骤走,哪怕是第一次查重,也能顺顺利利搞定。把流程吃透了,不用再问 “查重怎么查”,把时间花在改论文上,顺利通过查重真的不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