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好几位朋友咨询我食用人参的时候是否需要去掉芦头。今天把这个问题梳理一下,希望能更清晰明了的解答大家的疑惑。
有研究者查阅77篇古代医药及本草典籍,其中有61篇明确提及人参去芦(孙立艳,2022)。
其中绝大部分书籍只记录炮制的时候要去芦,并未严明去芦的原因。另有一些书籍明确去芦的原因是因为参芦有催吐或类似作用,会减低人参的功效。也有书籍对参芦作用有新的发挥。还有的书籍认为芦头催吐效果并不显著。另有书籍未明确去芦使用。
以上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为以下几本典籍。
一 ,仅仅记载炮制要去芦,代表作:
公元5世纪《雷公炮灸论》“凡采得,阴干,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药中”。
二 ,言明去芦原因为芦头有催吐作用,代表作:
1,公元1116年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又有沙州参,短小不堪,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慎之。”
2,公元1151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用不去芦令人吐”。
三, 认为芦头涌痰发吐痰沫:
“能上涌吐痰 《医宗粹言》;发吐痰沫,善呕 《本草蒙筌》”(张大伟,1990)
四, 认为芦头催吐效果不明显:
“催吐效不著《本草概要》” (张大伟,1990)
五,未明确记载人参需要去芦使用:
1,《外台秘要》记载人参炮制为“细剉;切”。
2,《万氏女科》记载人参炮制为末。(如今的打粉)。
3,《外科正宗》:切片;制毕晒干,共为细末。
所以历史上并不是一边倒的都认为需要去芦头使用,只不过记载去芦的古籍更多,此信息传播的更加广泛而已。
历代本草认为去芦头使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认为芦头为根茎,不是主根,并不是食用部分。
例如《雷公炮灸论》:去四边芦头并黑者,锉入药中。使用的时候,去掉芦头并且去掉发黑的部分,再锉入药中。《鸡峰普济方》:明确表示用根。(单独使用主根入药。)
2 ,认为芦头具有催吐作用。
芦头为人参的地下茎,正常情况下,每年增长一节,古人用取象比类思维,认为芦头向上生发之力强,故令人吐。
人参催吐这种记载首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辑录的海药本草内容。其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也有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
3,认为芦头中的草酸钙是恶心呕吐的原因。
各种人参的芦头均含大量草酸钙,能与胃酸生成草酸,甲酸,使人恶心,呕吐。(姚景南 ,1984)
这个观点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实验也证明,草酸钙在甘草、大黄、山药、丹皮、肉桂、黄柏等常用中药中有相当高的含量,有的甚至超过参芦中的含量,但甚少报道呕吐者。草酸钙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界,人类经常食用,如菠菜中草酸钙含量就很高,但很少在食后呕吐者,草酸钙在参芦中的含量是不足以引起呕吐的” (丛月珠,1986 )
4 ,认为吐并非催吐,而是发吐痰沫。
“一般中药中的皂苷成分都具有祛痰作用,联系到人参芦,是否可以人为古人所云之“吐”,实际上是指人参芦的“发吐痰沫”,去除“痰壅”、“痰饮”的祛痰作用,而并非指催吐作用”。(罗顺德,1983)
到了现代,栽培人参产量巨大,芦头占人参的比例为12%-15%,去芦使用使人参芦头产生了大量的积压和浪费,所以一些医生和研究者开始用药理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等来验证芦头的作用,希望可以使芦头顺利进入《中国药典》。
以下为一些实验结论:
1,“作者4人(男2人,女2人),每人一次服用红参芦头粉50g,用药后均没见有不良反应,也无恶心感觉及呕吐现象发生”。(李老占 ,1987年)
2,“据1989年1月至1991年5月不完全统计,用参芦配方诊治有案可查的共70例93人次,证明参芦确有类似人参的滋补强壮作用,没有致吐作用”。(仇怀国,1993年)
3,“实验证明人参芦与人参根含有种类相同的人参皂苷,人参芦与人参根皂苷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人参芦无催吐作用”。(罗顺德,1983)
4“此外,报道用参芦治疗脱肛,患者服参芦20枚(研末,均分20包,早晚冲服),据云:初服后有泛泛欲吐之感,5天后消失。作者认为,若一次用量过大,升提太过,可上越为呕吐。” (刘春农,1988 )
所以在实验中,多数实验显示芦头无催吐作用,但是也有个别案例显示过量服用后,可上越为呕吐,学术界的争论和实验也渐渐引起了《中国药典》编委会的重视,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确定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人参芦头正式进入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2005版对芦头作用的认证,说明从宏观上来看,大家基本认同,人参芦头与人参根具有相同作用,无催吐的功效。
所以纠结芦头是否需要去掉,芦头是否可以食用的,不用担心了,毕竟权威的《中国药典》2005版已经明确人参可以入药。只要注意使用的时候不要过量即可。
如果看了以上资料,还是担心芦头催吐,影响实际功效,并且不心疼扔掉的芦头,那就去芦头食用,毕竟心理作用也很重要。
参考资料:
[1]孙立艳,李颖,黄振宇.人参炮制历史沿革[J].人参研究,2022,34(04):58-62.
[2]张大伟,张树臣.对人参芦头涌吐作用及其药用价值的再评价[J].人参研究,1990(02):16-20.
[3]姚景南编.中药炮制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4:27《中药炮制学》
[4]丛月珠.对人参不必去芦的刍议[J].中成药研究,1986(09):41.
[5]罗顺德,刘安清,刘月盈.人参芦与人参根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1983(08):22-24.
[6]李老占,吴建平,徐红,袁惠南.人参芦头催吐作用的再评价[J].中药通报,1987(06):48-50.
[7]仇怀国.临床应用人参芦70例观察浅见[J].江西中医药,1993(04):50.
[8]刘春农.参芦的研究近况[J].药学研究,1988(03):1-3.
收录于合集 #朱洪达人参百科
11个
下一篇一颗牛尾巴形山参